师德建设夯实教育根基 身正为范助力素质提升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5-09
教育大计,教师文本。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良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健全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于造就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意义。2018年5月4日下午,文法与管理学院党总支领导全体党员教师共同学习了北工院党字[2018]16号文件。法学支部各成员围绕《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历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结合自身体会和认识,畅所欲言,纷纷表示师德建设是教师素质提升的根本保证,长效机制的制度化是我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抓手。 |
|
其一,树立坚持师德建设意识,要明确意识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教育列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引导广大教室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三是加强师德制度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和评议,采取综合措施,严肃教育教学纪律,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四是加强师德宣传,表彰树立一批道德高尚、行为示范的教师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其二、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题共同完成,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
其三、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里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言行举止。推行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室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
其四、“心目中有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牵挂。 |
在我们的心目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自觉的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曾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是春雨滋润着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位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爱的严格,母亲般的温柔,朋友一样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对学生的关怀和期望。教师有怎样的关怀和期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这潜移默化的作用。 |
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大部分的原因离不开老师,因为一个学生有时候和自己父母接触的时间还没有和老师接触的时间长,所以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素质决定学生有怎样的思想,从长远看,学生思想的形成对以后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 |
我们要时刻以加强师德修养的要求指引自己,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重视度要求自己,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渊博学识、仁爱之心四个方面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
(供稿:彭君) |